近幾年,假期出國游學項目在國內逐漸升溫,有體驗過出國游學的同學稱受益良多,也有出國游學回來的同學表示只是走馬觀花而已沒有意思。再過一個月假期就要到來,出國游學到底可不可行呢?為什么之前去過出國游學的同學感受到的效果大不同呢?
出國游學:文化差異初體驗
“出國游學是想讓孩子去開闊視野,也提高英語口語水平。”一位母親為孩子報了游學項目后說。很多參加假期國際游學的學生也是抱著這樣的打算。對于家庭條件相對較好的學生來說,利用假期體驗國外文化、游覽名跡,不失為一個很好的選擇。
對此,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教授表示:“我們常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從教育學來講,學習是無時無刻的,它并不僅僅局限于課堂之上。寒假出國游學可以增強學生閱歷,增長見識,從這個角度來講,游學這樣的形式是非常有意義的。”
當出國游學成為一種親身體驗文化差異的途徑時,對于很多學子來說,假期國際游學有些奢侈。除了要注重游學的社會價值之外,如何實現游學的經濟價值也應是報名者該留心思考的問題。
出國游學要與學業(yè)來掛鉤
對于廣大學子來說,讓出國游學經歷與國內的學業(yè)掛鉤,不僅豐富了閱歷,也啟發(fā)了回國后的專業(yè)學習??和瑢W在韓國游學時,選了一門在國內學過的課程,“同一門課,中韓老師的上課方式和教課思維不同。聽課的過程中我更加喜歡并堅定自己選擇的專業(yè)了。”
與亢同學一樣,來自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專業(yè)的王同學,去年7月赴美游學3個星期,她游學的路線和內容以傳媒為主導。從洛杉磯到波士頓再到紐約,王同學參觀了6所大學、幾家新聞媒體以及華盛頓新聞博物館等,她直感嘆:“出國游學,行程緊張得像打仗。”
聽美國的傳媒課程,與美國記者面對面交流或者參觀游覽等,王同學感觸很多。“比如,在新聞博物館參觀時,里面陳列了各國報道‘9·11’事件報紙的頭版頭條,看到了我們的媒體和國外媒體排版方式、內容編排的不同。”
3個星期,王同學感到很充實。“短暫的出國游學拓寬了我的專業(yè)視野,如對新聞事件的看法、寫新聞的思維方式等。而團里面幾個學廣告、藝術設計的同學直說沒意思,他們就是走馬觀花了。”
出國游學可為留學打前鋒
目前,出國游學已成為教育投資,而投入的產出比,游與學哪一端收益更大,最終取決于參與者懷揣著怎樣的目的。“為留學打前鋒”是具有實質性的目的之一。
曾到英國游學3個星期的宋同學說:“花這么多錢去英國游學3個星期,多半是向往,這所學校也是我期望留學的院校。3個星期相對深入專一地接觸了一番,收獲很大。如果順利的話,準備去留學。”
此外,前幾年小學、初中、大學的報名者比例差不多,近兩年來中學生的比例在增多。偏低齡的學生主動性不夠強,大部分是由家長替他們報名。對于中小學生來說,游學發(fā)揮的作用更主要在于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