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兩國在語言,文化,氣候等方面都有著很大的差別,因此初到英國的我感到非常不適應,經(jīng)過一段時間磨合與適應,我在英國游學生活的這段日子已經(jīng)成為我特別難忘的時光。
學生時代,一年是由9月起算的。這一年沒怎么執(zhí)筆,或是因為微博太多的把寫作碎片化,沒了認真寫東西的態(tài)度,把思想都擊碎,或熱烈或沉郁的抒發(fā)過了,沒法集成更篇章的東西。在Hillard的鼓勵下,決定還是撿起筆,好好的坐下來,一杯茶,一刻鐘,一篇文章。
首先是對一個文化、語言、歷史和習俗完全不同的國家的態(tài)度。
告訴那些懷著忐忑飛躍亞歐大陸來到小島的中國同學們,既然出得來國門,就要享受得起英格蘭的陰雨綿綿,就得忍受得住英國人的冷熱無常,就得把當軟弱當堅強,把淚水埋在微笑里。像我好像不自覺的就只傳五彩斑斕的旅行照片,而把生活的艱辛留給自己。Hillard說,全班只有我和他是一樣的,既然到了一個新的國度,就學著和當?shù)厝酥v話,學著認真的喜歡當?shù)氐牟?,觀察當?shù)氐娘L俗習慣,好的咱們偷來,不好的唾棄。
他說,你知道嗎,made in Germany其實是250年前英國人發(fā)明的,為的是把入關的德國產(chǎn)品標志出來,提醒英國國民德國產(chǎn)的,是山寨、贗品、破爛貨!可是德國人用幾十年靠偷學英國技術和再創(chuàng)新,就把made in Germany變成了高質、獨創(chuàng)的代名詞。是啊,中國人這么聰明,只要肯拋開面子,努力向先進的西方學習,總有一天會把山寨變成獨創(chuàng)的。留學,不只是完成大大小小的論文、課業(yè)和狂游歐洲,更要敞開心扉與當?shù)厝肆奶?,了解他們的想法和做事風格。每一次有意義的談話,都是一種積累。每一個細微的觀察發(fā)現(xiàn),也許都是點燃創(chuàng)造的火花。真的希望我愛的你們,可以真正兼容并包的享受這一年,和其中不為人知的變化、挫折、尷尬。
還是舉點自己的例子吧!就拿最簡單的打招呼說起,初次見面要說nice to meet you大家都知道,可是我!就!是!從來都記不住。所以去年10月到今年3月,犯過無數(shù)次人家說了nice to meet you,我回答了fine thank you這種骨灰級的錯誤。英國人有句經(jīng)典自嘲‘我們不是美國人’which means他們在聽到你蹩腳的英語之后會愣住而不是像美國人那樣輕松的應和你……十秒沉默……然后我就面紅耳赤的自覺閃開。
還有就是總也分不清kitchen and chicken,he and she,she is boy……之類的混亂言語。后來發(fā)現(xiàn)自嘲是個好東西,姐就是分不清了,嘻嘻哈哈給你們當樂子了行吧~然后再解釋一下我們母語里面他她它是一個ta,母語講話系統(tǒng)會映射到外語中云云,英國人就oh!!! Oh的反過來是覺得他們長見識了!另外還有一個致命傷就是記不住人名。有一個叫Angela的女生,每次見我都熱情溫柔的打招呼,我也開心的hey Hannah!……幾次之后發(fā)現(xiàn)她身邊的人都很怪的瞅著我。。直到有一次Laura和我一起跟她打招呼,Hiya Angela我才知道我一直以來都叫錯了人家的名字!還那么開心的持續(xù)的叫錯著。
掃微信二維碼,實時關注最新冬夏令營動態(tài)
閱讀上一篇:英國游學需要注意的事項
閱讀下一篇:英國游學之倫敦塔見聞
常見問題
最受歡迎的線路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