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孩子都有潛力成為領導者,領導能力是能夠被教育的,每個孩子都必須培養(yǎng)領導能力
可見,每個人都能有機會成為領導者,所有的反對理由都只是借口而已,下面跟隨領袖夏令營老師一起去了解下面4種常見借口。
借口1:我不能成為領導者,因為我沒有被賦予相應的權勢地位。
這個借口植根于傳統(tǒng)的領導者定義。它將領導力等同于權勢和地位,但是,影響力和地位是不能等同的。地位的確能賦予你權力去驅使從屬于你的人,但這并不是領導力,這是強權。官銜職位能夠賦予你權力,但它無法賦予你影響力。
借口2:我天生不擅長領導別人
很 多人相信有些人天生有領導者風范,而有些人則天生不是這塊料-我們不應該強求每個人都成為領導者。但是,我已經發(fā)現在現實生活中完全不是如此,事實上存在著兩種領導者類型: HABITUAL leaders(習慣型領導者),和SITUATIONAL leaders(情景型領導者)。
“Habitual leaders習慣型領導者”是指極少數的在領導力上天賦異稟的人,他們天生善于擔當領導者角色,無論在什么組織機構內。他們很善于承擔責任和成為團隊核心。他們習慣性地施展自己的領導力。
“Situational leaders情景型領導者”是指絕大多數在領導力上資質平平的人。他們通常沒有領導者的自覺-直到他們找到一個能夠最大程度上施展自己的能力和影響他人的位置。一旦找到這個位置,他們的領導力潛質就被激活了。
借口3:我的個性很內向,所以我不可能去影響別人
在 這么多年的領導力教學中,我教育過很多性格特別內向的孩子。他們雖然不是天生的Habitual leaders(習慣型領導者),但卻可以成為Situational leaders(情景型領導者),領袖夏令營老師提示表示:即便是最內向的人其一生也平均能夠影響10,000個人,換句話說,每個人,即便是內向羞澀的人,也擁有影響他人的能力,只不過每個人能施展影響的廣度和深度不一樣。
借口4:如果每個人都是領導者,那誰來做被領導的人?
領導者與被領導者的等級區(qū)分是一種陳腐過時的觀念,如果我們將領導力定義為影響力,那么我們每個人都是領導者leader,同時也都是被領導者 follower,在某些領域,我運用自己的力量在我的世界范圍內積極地影響別人,我就是領導者:同時在另一些領域,我受到別人的影響,那么我就是被領導者。這與地位無關。
掃微信二維碼,實時關注最新冬夏令營動態(tài)
閱讀上一篇:未來領袖夏令營盤點到底哪些孩子可能是未來的精英
閱讀下一篇: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得這樣培養(yǎng)才有效
常見問題
最受歡迎的線路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