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學校受委屈,家長該如何做?首要的是讓孩子把委屈說出來。許多孩子在學校受委屈,由于年齡小,不會表達或不敢表達,傾向于不說,或者想說又不知道怎么說,這就可能造成孩子長期心理壓力。這時候,家長如果不細心,忽略孩子的情緒,那么這種委屈很可能造成孩子的心理創(chuàng)傷,對孩子以后健康人格就造成影響。所以,家長需要傾聽孩子委屈,去引導孩子表達出來,千萬不要用講道理壓抑孩子情緒。山東暑期夏令營>>>
家長在與孩子溝通過程中,很容易犯“講道理”錯誤,其實那些道理對孩子表達有壓制作用,孩子會覺得自己本來該那樣做,而不應這樣做,于是更加覺得自己錯。其實如果換位思考成人遇到這樣的事也難免處理不好,也可能犯不該犯的錯誤。孩子還小,即使做得不好,也是情理之中。家長不要把成人要求用于孩子,更要少講“你本來應那樣做”或者“你以后該那樣做”。
在情緒處理上,家長尤其要引導孩子表達對這件事憤怒。憤怒是一種最容易被壓制情緒,而壓制憤怒對孩子成長是不利的。家長為避免孩子對學校老師有意見,將來影響老師對孩子態(tài)度,往往會將孩子對老師憤怒情緒加以化解或者壓制,不鼓勵孩子表達憤怒,這其實就是一個誤區(qū)。如果走入這誤區(qū),孩子即使表面上聽話,也會傾向于把憤怒情緒轉向內(nèi)心深處積累起來,把“老師錯了”變成“我錯了”,自我評價降低,導致退縮和消極怠工,不專心學習。
如果客觀上真是老師傷害了孩子,媽媽就需要站到孩子一邊,做孩子強大的支撐,而不是顧忌太多,回避接觸校方。因為,家長找學校說明情況是對孩子尊嚴的一種保護。但家長不一定要采取“討理”的方式,而是要有冷靜的態(tài)度,尤其要讓孩子清楚解決的情況,消除老師、同學的誤會對孩子心靈的影響。使孩子感到自己不是孤單的,并在化解“委屈”的過程中慢慢學會自己判斷思考,培養(yǎng)遇事冷靜的健康心態(tài)。山東暑期夏令營>>>
掃微信二維碼,實時關注最新冬夏令營動態(tài)
閱讀上一篇:責打孩子時要守原則講方法
閱讀下一篇:父母的養(yǎng)育風格決定孩子的能力
常見問題
最受歡迎的線路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