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該如何選擇?
讓咨詢顧問主動聯系你吧!
暑期軍事夏令營:
號和代號
番號是由軍務部門掌管的,是軍隊中建制單位的正式名號,它是按照編制序列和單位性質授予,僅限于部隊內部掌握使用。
代號是由通信部門掌管的,是密化部隊番號、指揮員職務、作戰(zhàn)部署、軍事行動的真實名稱而所規(guī)定的代稱,可以在不同場合下、不同范圍內、不同程度上公開或者半公開使用。
代號的使用范圍既可以大于番號,也可以小于番號,不需要與番號一一對應?! ν夤_的機關、院校、醫(yī)院、倉庫,就只有番號,不授予代號,即有番號的單位未必有代號。
而“寓編預配”的后勤應急保障旅,盡管沒有納入編制序列,沒有正式番號,卻可以賦予代號,這是保密的需要,即有代號的單位未必有番號。
有時,在同一時間,一個單位的番號只有1個,代號卻可以有多個,例如外出野訓。
軍以上單位干部編制
以下是引用
一、大軍區(qū):
副司令員:3人(不包括兼職),分管作訓、后勤、裝備。
副政委:2人(不包括兼職),分管政治部、紀委。
副參謀長:3人(南京、廣州軍區(qū)情況特殊,人數相應多一些,約5-6人)。
政治部副主任:3人。
聯勤部:副部長3人(濟南軍區(qū)搞大聯勤,增加分管海、空副部長2人),副政委1人.
裝備部:副部長、副政委2-4人。
二、集團軍
副軍長:2人。
副政委:1人。
三、省軍區(qū)(情況各不相同,大致分為以下幾類):
副司令員1人,副政委1人:甘肅、安徽、江西、湖北。
副司令員2人,副政委1人:吉林、黑龍江、天津、山西、陜西、寧夏、青海、上海、湖南、貴州。
副司令員2人,副政委2人:遼寧、南疆、山東、浙江、廣東、海南、重慶。
副司令員3人,副政委1人:北京、河北、河南、四川。
副司令員、副政委多人:內蒙4/1、西藏4/4、新疆軍區(qū)4/2。
另副參謀長4人,政治部副主任2人。
有時因安置裁減部隊的軍官,或總部機關干部下部隊代職等原因,副職人數會增加。
軍種符號
表示軍人、部隊屬何軍種的識別標志。圖案由單一或多種象征性圖形組成,一般用金屬或塑料制作,與領章、肩章或袖章配合使用,為領章、肩章或袖章的組成部分;亦可印制和描繪,用在證件或裝備上?,F代世界各國軍隊多有軍種符號,其造型能反映軍種的特點。中國人民解放軍于 1955年實行軍銜制時,制定海軍、空軍、公安軍符號。符號的圖案形象直觀,易于辨認,如鐵錨表示海軍,飛鷹兩翼表示空軍。1965年6月軍種符號隨軍銜制取消。1988年 10月實行新的軍銜制,同時制定了新的軍種符號,為金屬制品。 軍種符號包括陸軍、海軍和空軍,圖案色彩明晰,三軍區(qū)別一目了然。三軍軍種符號都以“八一”紅五星為主體。在紅五星下,陸軍符號底襯五支金黃色的寶劍形光芒線,象征陸軍以陸地武器為基礎,英勇善戰(zhàn),所向無敵;海軍符號底襯金黃色鐵錨,象征艦艇 ; 空軍符號底襯飛鷹兩翅,象征人民空軍飛行無阻。鐵錨和飛翅是國際公認的海、空標志。軍種符號一般佩帶在軍常服和制式襯衣衣領上。
兵種符號
佩帶在領章、肩章、臂章上,用以表明軍人所屬兵種的識別標志。圖案由單一或多種象征性圖形組成,一般用金屬或塑料制作?,F代世界各國軍隊多有兵種符號,其種類多樣,規(guī)格不一,造型能反映兵種的特點。如以降落傘和飛機圖案表示空降兵,以坦克圖案表示裝甲兵,以古代火炮、現代火箭表示炮兵,以兩支步槍交叉構成的圖案表示步兵,等等。
美國陸軍備兵種都有代表本兵種特點的符號。如防空炮兵的兵種符號是在兩門交叉的火炮上壓一枚導彈,交叉的火炮表明防空炮兵同野戰(zhàn)炮兵之間有關系,壓在火炮上的導彈圖形則代表現代炮兵的新發(fā)展;野戰(zhàn)炮兵的兵種符號為兩門交叉的古炮;航空兵的兵種符號由一對金色鷹翅和壓在上面的一個銀色螺旋槳構成;工程兵的兵種符號為三塔城堡,象征工兵的建筑和設防功能;特種部隊的兵種符號是兩只交叉的翎箭;化學兵的兵種符號由兩個交叉的曲頸瓶和一個苯環(huán)組成,表示化學兵的職能與化學緊密相連,憲兵的兵種符號為兩只交叉的手槍;通訊兵的兵種符號是兩面相交叉的旗幟和一只火炬組成的圖案;軍事情報兵的兵種符號仿照希臘神話中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的太陽神赫利俄斯的太陽式樣的圖形,太陽的光線象征該兵種的任務遍及世界各地,其上的玫瑰花圖形是古代秘密的象征,被部分遮擋住的匕首,顯示該兵種行動所固有的攻擊性、隱蔽性和自身的危險性。中國人民解放軍于 1955年實行軍銜制時,制定兵種符號,區(qū)分為步兵、炮兵、 裝甲兵、工程兵、通信兵、汽車兵符號等。如古代火炮表示炮兵,坦克表示裝甲兵,鐵鍬、鐵鎬表示工程兵,電話機、電光和鐵塔表示通信兵,馬刀、騎槍和馬蹄鐵表示騎兵,汽車頭表示汽車部隊,探照燈和電光表示探照燈部隊等。1965年 6月兵種符號隨軍銜制取消。
軍旗
象征軍隊或建制部隊的旗幟,是表示該軍隊或部隊屬何國武裝力量的一種標志。有些國家的軍旗還包括主管人員旗。軍旗一般由旗幅、旗桿和旗頂組成。旗幅的規(guī)格、質料、顏色、圖案(字樣)及制作方法等,各國軍隊都有嚴格的規(guī)定;旗桿一般為金屬品,表面有旋紋;旗頂,即桿頭,多為金屬制成的矛、十字或其他象征性圖形,如鷹、獅子等,有的旗頂還飾穗子。軍旗是部隊團結一致、統(tǒng)一指揮和軍人榮譽的象征。軍旗通常由國家、軍隊的最高領導人或最高軍事領導機關正式批準頒發(fā)。
最初的軍旗實際上是部落居民圖騰崇拜在軍事應用上的反映。西方最早使用軍旗的是古希臘和羅馬軍隊。軍旗最初比較簡單,在一塊方布上繪制貓頭鷹、獅身人面像、狼等動物圖案,以區(qū)分不同的部隊單位。古希臘人掛貓頭鷹和斯芬克司(希臘神話中獅身或狗身女首胸的有翼怪物)圖像。羅馬人起初掛狼、豬、手臂等圖形,布匿戰(zhàn)爭起改掛鷹形旗,在鷹的下方有表示隸屬于軍隊的字樣和大隊、中隊的代號。古斯拉夫人稱軍旗叫旌,旋桿上端掛一束草或馬鬃(即所謂的“旗桿”)。
中國是世界上公認的出現軍旗最早的國家之一,從原始社會后期起即以旗幟作為聚集族人的標志。中國古代的軍旗常有圖騰崇拜色彩。進軍打仗時打的一種旗,上面畫鳥隼圖形。《釋名·釋兵》里說:“熊虎為旗,軍將所建,象其如猛虎”。指的就是一種以虎為圖案的軍旗。將帥出陣,背后有旗叫纛,乃是最古老的軍旗名稱。有的朝代還將軍旗稱作“戎旃”、“戎鋒”,唐元結詩中有“忽然遭世變,數歲親戎旃”,韓愈詩中有“戎旆暫停辭社樹,門里先下敬鄉(xiāng)人”等句。古代軍旗旗色、旗幅大小、旗桿長短和裝飾的不同,表明率兵者的地位,同時反映其文化心理。各朝代的軍旗均在旗幅上標有朝代簡稱的字樣。如繡有“唐”宇,便是唐朝軍隊。另外,統(tǒng)帥和將領常在旗幅上繡自己的姓,以與別的軍隊區(qū)別。像關羽之軍打“關”字旗,岳家軍打“岳”字旗。也有以稱號為旗的,如闖王李自成的起義軍打“闖”字旗。
隨著社會發(fā)展和指揮軍隊的需要,旗幟樣式不斷改進,種類不斷增多。明朝軍事家戚繼光率領的“戚家軍”,設有主將用的三軍司命旗,識別將領身份的認旗等。清太祖努爾哈赤的八旗軍就是根據旗幟圖案而命名的,即畫龍和不畫龍的黃、紅、白、藍四色共八種旗幟。清太宗皇太極時代,八旗軍的旗幟不再畫龍,而是用正黃、正白、正紅、正藍和鑲黃、鑲白、鑲紅、鑲藍相區(qū)別。1912年 6月,中華民國政府頒布的國旗及陸、海軍軍旗命令規(guī)定:以 19星旗為陸軍旗,以青天白日旗為海軍旗;之后,又規(guī)定陸軍的團以及海軍總長、次長等軍事指揮人員,也設有旗幟,同時還規(guī)定了艦艇各種旗幟樣式和使用場合。陸軍團旗的圖案與陸軍旗相同,另加黑色絲邊,旗桿頂端冠矛頭,飾朱旄,靠旗桿一側書寫團的番號。
世界各國軍隊都有自己的旗幟,各國軍隊的旗幟五光十色,樣式各異。有些國家軍隊的旗幟種類繁多,如武裝部隊旗、獨立軍(兵)種旗、部隊(兵團)旗或戰(zhàn)旗、海軍艦艇旗和輔助船只旗、主管人員旗等。美國的陸軍、海軍、空軍、海軍陸戰(zhàn)隊、海岸警衛(wèi)隊和各兵種部隊都有各自的軍旗。西歐國家的軍旗,多以國旗加鑲絲穗,旗桿頂端掛有注明部隊番號的彩色綢帶制成。如英、法、意大利等國的軍旗基本就是這樣。德國的軍旗除此之外,還在旗面上繡有黑鷹圖案的黃色盾形標志。
戰(zhàn)旗
軍人榮譽、英勇和光榮的象征,它提醒軍人牢記自己的神圣義務,英勇善戰(zhàn),不借自己的鮮血和生命保衛(wèi)國家的尊嚴。
古今中外,不少國家的軍隊都擁有戰(zhàn)旗,且名稱多樣。中國宋代有戰(zhàn)旗“凈天鶴旗”,據史料記載,宋將張威以勇見稱,臨陣戰(zhàn)酣,則精神奮發(fā),兩眼皆赤,時號“張紅眼”,又號“張鶻良”,為金人所憚,故張威乃立戰(zhàn)旗為“凈天鶻旗”。前蘇軍把軍旗稱為戰(zhàn)旗,出現于 1918年,最初是作為一種戰(zhàn)斗獎賞,表彰指戰(zhàn)員在對敵作戰(zhàn)中表現出來的集體英雄主義精神。后來,戰(zhàn)旗便成了軍人榮譽的必然象征。前蘇軍的戰(zhàn)旗以前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的名義授予團、旅、獨立營或炮兵營、航空兵大隊、軍事院校、教導部隊、海軍支隊等,并發(fā)給證書,永遠由該部隊保存。獎給該部隊的全部勛章均應掛在戰(zhàn)旗之上。戰(zhàn)斗中,部隊全體人員必須勇敢保衛(wèi)戰(zhàn)旗。有的部隊把戰(zhàn)斗中沖鋒在前的軍人所舉的旗幟亦稱為戰(zhàn)旗,如電影《英雄兒女》的歌詞有“為什么戰(zhàn)旗美如畫,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她”的描述。
閱讀上一篇:北京軍事夏令營:軍事地形學概述
閱讀下一篇:2024少年預備役夏令營有哪些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