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胡同歷經(jīng)了數(shù)百年的風(fēng)雨蒼桑,它是老北京人生活的象征,是北京古老文化的體現(xiàn),現(xiàn)如今,國家非常重視北京胡同的文化發(fā)展,北京旅游局在一些保護(hù)較好的胡同中,開辟出了游覽專線,旅游者可乘坐舊式三輪車游覽胡同,還可到住在胡同里的百姓家作客。北京的胡同文化就這樣傳播到了全世界。
北京的胡同名稱包羅萬象,有自然景觀、生活用品、人物姓氏等。有的名稱反映了胡同的明顯特征,如“寬街”、“八道灣”、“一尺大街”等;有的名稱則表露出人們的美好原望,如“安福胡同”、“壽長胡同”、“永祥胡同”等。胡同的名稱反映出胡同與人們?nèi)粘I钪g的密切關(guān)系。
北京的胡同不僅是城市的脈絡(luò),交通的衢道,而且是北京普通老百姓生活的場所,京城歷史文化發(fā)展演化的重要舞臺。它記載了歷史的變遷,時代的風(fēng)貌,并蘊(yùn)含著濃郁的文化氣息。
在厚重復(fù)雜的土地利益面前,“故土情結(jié)”往往被誤為矯情的呻吟;但即使作為社會運(yùn)行的平衡,也需要一種科學(xué)的全面統(tǒng)籌的觀念避免整個城市陷入功利泥沼,需要一種共識維護(hù)城市記憶和遺存。
北京的土地變遷之所以受到格外的關(guān)注,不僅因其文化古都,更因?yàn)槠渖頌榫╃?,提供示范?
胡同,是北京特有的一種古老的城市小巷。在北京,胡同浩繁有幾千條,他們圍繞在紫禁城周圍,大部分形成于中國歷史上的元、明、清三個朝代。
北京的胡同大多形成于13世紀(jì)的元朝, 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經(jīng)過了幾百年的演變發(fā)展。北京胡同的走向多為正東正西,寬度一般不過九米。胡同里的建筑幾乎都是四合院。四合院是一種由東西南北四座房屋以四四方方的對稱形式圍在一起的建筑物。大大小小的四合院一個緊挨一個排列起來,它們之間的通道就是胡同。
別看這胡同從外表上看模樣都差不多, 但它們的特色卻各不相同。在北京城西部有個胡同叫九道彎,原因是一個小小的胡同竟要拐九個彎。有的胡同如果曾住過一個有名的人,那這條胡同就會以這個人的名字命名,比如石老娘胡同和王皮匠胡同。還有的胡同是按照其形狀命名的,像羊尾巴胡同和耳朵眼胡同,聽起來就這么生動形象。北京的胡同真是數(shù)也數(shù)不盡,有句俗話不是這么說嗎:“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沒名的胡同賽牛毛”。不少胡同里的一片磚、一片瓦都有幾百年的歷史了。
胡同不僅是城市的脈搏,更是北京普通老百姓生活的場所。北京人對胡同有著特殊感情,它不僅是百姓們出入家門的通道,更是一座座民俗風(fēng)情博物館,烙下了許多社會生活的印記。
胡同一般都距離鬧市很近, 打個醬油買斤雞蛋什么的很方便。胡同里沒有車水馬龍的喧鬧,有的是親切融洽的鄰里關(guān)系。
胡同這種北京特有的古老的城市小巷已成為北京文化的載體。老北京的生活氣息就在這胡同的角落里,在這四合院的一磚一瓦里,在居民之間的鄰里之情里。只有身處其中才有最深體會。
過去北京的胡同遍布京城,老北京人說:“有名的胡同三百六,無名胡同似牛毛。北京曾有胡同6000多條,若把這些胡同連起來,長度不亞于萬里長城。
在眾多的胡同中,年代最久遠(yuǎn)的就算三廟街胡同了,三廟街的歷史可以追溯到900多年前的遼代,當(dāng)時叫“檀州街”,北京城經(jīng)過了幾百年的變遷,可三廟街胡同始終保持著900年前的姿態(tài),靜靜地候在北京的一角,看著北京人一代代繁衍,觀著北京城一步步的演變,這個數(shù)百歲的“老人”就是新、老北京的見證。
北京的胡同寬窄不一,寬的敞亮,窄的幽深。最窄的胡同是前門外大柵欄地區(qū)的錢市胡同,最窄處僅有40厘米,僅能容一個身材“苗條”的人通過。
北京有胡同大多直來直去,但也有彎曲迂徊的,北京新橋附近有個九道灣胡同,共有二十多個彎,若到這兒來訪親會友,這一忽左拐,一忽右拐,拐來拐去,待找到門了,也拐暈了!不過,話又說回來,如果您能在這條胡同里經(jīng)受住了考驗(yàn),您準(zhǔn)保不會在北京的胡同中迷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