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高考尖子的秘訣是什么?中小學生夏令營認為每個中等生都是高考的潛力股,然而高考第二輪復習即將開始,各位中等生如何利用好這最好的時間成為高考尖子生呢?
首先是目標定位,擺正心態(tài)
這個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但十分重要,如果沒有合理的來定位自己,是無法形成科學的規(guī)劃的。給自己定個自己認為最高能達到什么程度的水平是更為合理的,經過以前的復習備考,大家應該清楚自己目前的階段,為自己合理定下目標,擺正心態(tài),才能在最后的階段內進一步穩(wěn)中有升,比如說300~450分左右的學生這時候應當好好調理下自己的思路,老老實實的埋頭課本及簡單題型練習,力爭上到三本。450~500之間的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能力水品暫時將目標放在二本,500以上的可憑藉實力再爭上游。當然這里是量化了的數(shù)據,其實就是按照自己最接近的程度去努力,越是時間緊迫,在心態(tài)和復習備考行為上越是不能著急,一定按照穩(wěn)中提升的方法去利用時間。
其次為課本回歸,知識梳理
回歸課本是一定要反復做的事,其重要性就不說了,主要目的是用于查缺補漏。很多尖子生和中上水平的學生分數(shù)都丟在非常簡單的基礎部分上,是十分可惜的,大多是以為課本都看出花來了,每次翻過就算,反正都會,結果考試的時候丟在細節(jié)里面。
這里不得不提到一類學生,起伏較大的學生一定要注意了,千萬不要歸結于馬虎,也不要歸結與“狀態(tài)好與不好”,高考你有把握“好狀態(tài)”嗎?找出原因,力爭每次都發(fā)揮出最大水平。
再次總結經驗,套題演練
套題不是整張卷子,而是拿一類題去演練。有其是中等生和成績較為不理想的學生,比如做(中英)閱讀理解,每次連續(xù)做20~30篇,我想題庫不是問題,數(shù)學解答題如函數(shù)部分的、立體幾何的,按照類型每次做10道以上。為什么這么做呢比如做閱讀(中英),做一篇兩篇,甚至5篇10篇,頭腦都比較清醒的,到接近20篇的時候,已經開始暈菜的時候,再做題,就能達到出考試時你不行的情況下做題效果了。
做套題的根本意義不在于題海,無論難還是容易,都不要認為,我全會做,就完了,你要在做完的時候好好看看,剛才是怎么做下來的,思路是什么,利用的知識點是啥?沒有總結歸納做題沒有任何意義,做套題的目的就是便于總結歸納,有其是思路的歸納。
最后再強化思維,挖掘潛能
其中重點是強化思維,挖掘潛能這塊,是目前階段能夠確保提升的法寶。因為知識體系基本已經成型,但是大家做題存在的問題是大部分知道知識點,卻做不出來,是因為題目講究的是思維體系,就是你是怎么想的。大家平時大量做題,有沒有想過,為什么我們需要大量做題?能把題做出來是依靠什么:是前面不會做了后面老師講解明白了,然后做其他題就會了?還是只有一個大概做著做著就突然做出來了?如果是只有一個大概做著做著就做出來的,一定要好好看看這題,把解題步驟弄下來,這是提升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