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周杰倫是80后和90后整個青春歲月的旁白,是一代青春與夢想的腳注。
的確,我們曾在青春懵懂的時光里,聽著周杰倫的歌,背著方文山的詞,然后經(jīng)歷著我們炙熱的青春年少。如今,多數(shù)人已經(jīng)成為了父母,而周杰倫的歌陪伴了大家不同的人生歷程。
如今時隔6年,周杰倫帶著他的第15張個人專輯的先行曲MV,再度驚艷華語樂壇。
視頻剛上線,相關(guān)話題就空降微博熱搜總榜第一,并直接“屠”了文娛榜,連帶著MV中出鏡的郎朗都因為“胖”上了熱搜,一首《最偉大的作品》上線45分鐘播放量超千萬,光熱搜就霸占近20個。
都說周杰倫是華語音樂跳不開的里程碑,而他的成長故事就像每一個普通人那樣,并不是一帆風順。
周杰倫曾經(jīng)不被老師看好,卻被母親用手中“天使魔法”寫成了神話,成就了今天的周杰倫,而他也是母親葉惠美“最偉大的作品”。
01
1979年1月18日,周杰倫出生在臺北市一個普通的家庭。
周杰倫的母親葉惠美是臺北淡江小學的美術(shù)老師,父親是淡江中學的物理老師。
周杰倫第一次“聽媽媽的話”,是4歲開始練鋼琴。
在周杰倫學會走路前,媽媽葉惠美就發(fā)現(xiàn)他對音樂很敏感。周杰倫進幼兒園時,媽媽把他送到淡江山葉幼兒音樂班學鋼琴。
活潑好動的小杰倫站到鋼琴面前,竟出奇的安靜,聽老師彈奏一遍自己就能復彈出來。
老師告訴母親葉惠美,這孩子很有天分!
為了培養(yǎng)周杰倫的音樂素質(zhì),葉惠美拿出家里全部積蓄為他買了一架好鋼琴,并請了最好的鋼琴老師來輔導,同時對周杰倫練琴的要求也很嚴格。
小學三年級時,一個偶然的機會,杰倫聽到世界名曲《天鵝湖》,當即就被樂曲中大提琴憂傷凄美的曲調(diào)迷住了。于是,母親又為他買了一把大提琴。
于是,童年的周杰倫幾乎所有的日子都是在鋼琴邊度過的。每次練琴時,母親就拿著一根藤條,站在他后面一直盯著他練完琴。
周杰倫至今還記得小時候被媽媽打得情景?,F(xiàn)在回想起來,周杰倫說自己的音樂底子打得深厚,還得感謝那根藤條。
成名后的周杰倫,在綜藝節(jié)目中公開表示,如果沒有母親的堅持不懈,可能就沒有自己后來取得的音樂成就。
所以他寫了《聽媽媽的話》這首歌。
小朋友 你是否有很多問號
為什么 別人在那看漫畫
我卻在學畫畫 對著鋼琴說話
別人在玩游戲
我卻靠在墻壁背我的 ABC
我說我要一臺大大的飛機
但卻得到一臺舊舊錄音機
為什么要聽媽媽的話
長大后你就會開始懂了這段話
如果沒有當年母親的嚴格要求,也許歌壇就少了一個叫做周杰倫的天王巨星。
有多少對孩子要求嚴厲的父母,初衷不過是讓孩子長大后能在社會中多一分“選擇”的權(quán)利,少一分“被選擇”的無奈。
02
近些年,很多中國父母開始效仿國外的“放養(yǎng)教育”。
每天歲月靜好,處處“尊重”孩子。
可是,這樣做的結(jié)果是什么?
孩子一無所長,家長后悔不已。
蔡康永曾經(jīng)在節(jié)目里說過一段話:
5歲覺得游泳好難,放棄游泳,18歲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去游泳,你只好說“我不會耶”。
18歲覺得英文難,放棄學英文,28歲出現(xiàn)一個很棒但要回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說“我不會耶”。
世界上最大的遺憾莫過于:我本可以……
現(xiàn)實就是這么殘酷,沒有付出,就沒有收獲。
不要等到孩子錯失某個機遇時,反過來質(zhì)問:“為什么當初沒有逼我一把?”
孩子之所以是孩子,就在于他缺乏自覺性。
旁人是無法真正建立起他的自覺,好孩子都是管的,熊孩子都是慣出來的。
在教育的路上,家長永遠別單純指望孩子能夠“自覺”。
劉歡在歌壇上的地位毋庸置疑,在音樂領域絕對是“殿堂級”人物,但談到對女兒的教育,特別是音樂天賦的時候,兩次說到了“后悔”二字。
劉歡和太太以前堅持“快樂教育”,不想強迫孩子做自己不喜歡的事。女兒小時候?qū)σ驗楦形蛄﹄m好,也很喜歡彈琴,但經(jīng)常懶于練琴,夫婦倆也不曾可以強迫。
如今,劉歡卻在鏡頭前坦言:“現(xiàn)在覺得這事兒有點后悔,她真的感悟力特別好,記憶力也特別好,她喜歡的音樂比我強,聽好多非常先鋒的爵士,非常復雜的音程關(guān)系她聽兩遍都能唱下來,所以我覺得從小沒有迫使她學這些有點后悔。”
劉歡還以“過來人”的經(jīng)驗奉勸那些有心栽培孩子的家長們:“如果有孩子喜歡音樂,有這方面的才能,還是要推一把。迫使他練一練,可能就會很好。”
其實,不管是學琴還是學任何東西,關(guān)于學習的枯燥與抵觸情緒,很多孩子都感同身受。
懶惰是人的本性,孩子也不例外。
家長一定要明白:
指望孩子自覺,是最無力的教育;
指望孩子愛上學習,學會學習,是最難實現(xiàn)的愿望。
99%的孩子是需要家長教育的!
03
被外媒評價為“中國莫扎特”“ 世界十大鋼琴家” 之一的郎朗曾說,“哪有什么興趣,興趣都是練出來的。”
郎朗的父親一度因為他對兒子嚴苛逼迫的教育方式,被人稱為“狼式教育”。而多年以后,再回首童年里被父親棍棒強迫練琴的歲月,郎朗已經(jīng)完全釋然。
他說:“我很幸運,有這樣一個偉大的父親。”
在接受訪談時,郎朗的父親直言:“家長一定要有責任感,家長付出多少,有多大的決心,孩子就有多大的成績。”
莫言說:孩子的優(yōu)秀,都浸透著父母的汗水。
從來沒有什么橫空出世,每一個優(yōu)秀的孩子,背后都是父母的奮力托舉。
學習本來就是辛苦,甚至是痛苦的。況且如果認為孩子不喜歡就是不快樂,讓孩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這才是快樂教育的精髓,那就大錯特錯了。
事實上,幼年時期的孩子沒有判斷力和控制力,他們的本能就是畏難。即使是再喜歡的東西,一但新鮮感消失,接踵而至的就是漫長的“倦怠期”。
如果在沒有感受到成就感帶來的快樂時,孩子是不會發(fā)自內(nèi)心喜歡上長久去做這件事情的。
一項心理學研究表明,很多杰出人物成長過程中都有一個驚人的共性,那就是在他們孩提時代,父母都曾想盡各種辦法防止他們半途而廢。
有句話說“如果連學習的苦都吃不了,將來怎么能咽的下生活的苦。”
所以,在教育孩子的黃金時間,要盡可能的幫孩子做好面對未來的準備。如果不想10年之后,只有嘆息、搖頭的份兒,在尊重孩子成長規(guī)律的同時,家長要學會科學地、不露聲色的“逼”孩子一把。
當然,并不推崇一味地對孩子嚴厲,只是在孩子們世界觀、人生觀還沒有建立起來的時候,需要家長們?yōu)橹龑?,這份引導有時候不得不需要孩子父母狠下心來。
但想要養(yǎng)出一個三觀正,心理健康的孩子,是需要父母對孩子投入大量的時間、精力和高質(zhì)量的陪伴的。
真正的放養(yǎng)教育,放的是孩子的思維,養(yǎng)的是孩子的習慣。
人生如棋,落子無悔,此時不努力,更待何時?
掃微信二維碼,實時關(guān)注最新冬夏令營動態(tài)
常見問題
最受歡迎的線路TOP10